为落实“双碳”战略,推动印刷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探索产科教协同创新有效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创中国”双碳战略与数字印刷产学融合会议近日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举办,《2023中国柔性版印刷发展报告》《2023长三角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报告》两本蓝皮书同步在会上首发
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标志。柔性版印刷(简称“柔印”),尤其是采用水性油墨的柔性版印刷,是行业公认最具发展前途的绿色印刷方式之一。目前,我国柔性版印刷除在瓦楞纸印刷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外,在标签、无菌液体包装、纸杯纸袋纸碗、餐巾纸、无纺布等领域的优势地位不断巩固,在透气膜、折叠纸盒等领域的应用拓展迅速,在薄膜类软包装领域的应用逐步发展。在印刷智能化建设和实践方面,多家柔印企业也走在印刷行业前列。
《2023中国柔性版印刷发展报告》指出,人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历年行业调查中,专业的柔印技术人才短缺始终是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工艺的独特性,平版和凹版印刷等领域培养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无法在短期内满足柔印的专业要求,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同时,在印刷智能化升级背景下,熟悉印刷行业知识的软件工程、自动化、人工智能、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方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为紧
包装行业企业作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是产业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者。《2023长三角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报告》梳理长三角地区绿色包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情况,对相关绿色包装创新技术研发、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领域进行深入剖析,从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协同创新等多个角度,重点关注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探讨绿色包装产业在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的最新行业应用发展及技术演变趋势,展望未来智能包装的前景。
“中国柔性版印刷发展报告”已是连续第五年发布;“长三角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报告”则为第二次编制。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负责人表示,两本蓝皮书通过调研行业企业,发现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和关键技术难点,集聚专家智慧,在行业发展战略、共性技术问题解决、人力资源提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和操作性意见,助推柔性版印刷行业和绿色包装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行业绿色化转型,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此次产学融合会议包括“绿色数字印刷”和“绿色创新包装”两个分论坛,为探索印刷和包装行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思路与应用指导。
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徐洪海在“智能制造推动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中解析了智能制造系统的三维体系架构。他提出,印刷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总体趋势是“印制方式多样化、生产过程绿色化、装备制造智能化印刷、技术支撑网络化、服务产业专业化”,并从智能互联、信息整合、柔性制造、数据决策等方面分析印刷行业智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从规划、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宋延林带来“纳米绿色印刷技术与产业绿色变革”主旨报告,阐释纳米印刷技术的机理,将纳米材料创新研究与印刷技术紧密结合,发展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可以从源头解决传统减法工艺的污染,并为印刷电子、印刷光子等战略新兴产业奠定基础,为古老的印刷术描绘绿色未来。
恩熙思(德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弗洛里安·霍尔兹乐分析“世界柔性版印刷前沿技术进展暨全球市场”,他认为,亚洲的软包装市场在全球具有广阔前景。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教授钱俊提出,印刷和包装的融合是发展趋势,未来的印刷和包装行业与医疗健康产业结合将大有可为。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技术传播经理宋华振分析,数字化技术赋予印刷工业在产品的数字化设计、生产线的数字化运营及基于数字化的品质与成本持续改善等方面的动能,有利于其获得持续竞争力。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印刷包装与工程系主任顾萍在“印刷包装行业绿色生态建设之路”主旨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包装印刷业绿色化发展,要从顶层设计、产业标准、精细管理、低碳设计、绿色认证、信息技术、智能工厂、碳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