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

  潘虎认为产品包装设计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一环,作为设计师要做的就是运用设计尽量放大产品的优势。完成对消费的刺激,就是“对的”设计。有效的设计不需要太复杂,关键是要解决问题。

  就像去年爆火的酱香拿铁,在设计中要最大程度保留茅台和瑞幸两大品牌的元素,呈现瑞幸茅台联名该有的样子。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1)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2)

  一个产品,一个品牌,设计上越具有社交属性,越适合社交和表达,越容易成功。

  即便是很大的品牌,也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被消费者讨论,而具有强社交属性的设计正是品牌触发大家把产品内容发在各种社交媒体,自发愿意进来分享、炫耀、评论、点赞、讨论,形成自己与消费者间的故事、记忆和意识的关键,而这又会帮助企业持续提升自己的社交活力。而对于预算不多的新品牌,足够的社交性,又让产品很快混个“脸熟”。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3)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4)

  具备了社交性,更需要延展性和可玩性。留白太重要了。互联网二创的玩法是巨大的,品牌自己玩起来,用户玩起来,甚至其他品牌也能玩起来。如果做得太满,大家没得可玩,情绪无法被调动形成共振,那从设计角度,甚至是不合格的。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5)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6)

  这块做的比较好的是三顿半。如果没有“小罐子”的设计,仅依赖将单一冻干粉这一不怎么新的技术是不足以让消费者为其买单的。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7)

  拉面说在当初成立时,卖点是“比方便面好吃,比堂食省事”,这相当于开辟一条细分赛道。

  那为什么拉面说能出圈,因为从来没有方便面品牌把产品包装做成这样。消费者只要扫一眼,就知道它是方便面,但和传统方便面又不一样,产品品质明显更高,整体品牌调性更好。硬生生在红海赛道和巨头夹击下,拼出一条生路。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8)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9)

  还记得小米请原研哉操刀设计新Logo的事吗?换Logo,从一个内容,变成一个议题,到形成一个被热议的刷屏事件。而通过一个新Logo,引发这么多讨论,让自己的有关内容持续不断占据舆论话题中心,被人无数次解读和举例,也最终演变成一次具有特殊群体记忆的话题事件。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10)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11)

  除了有形产品,类似音乐、音乐节这样的无形产品需要通过视觉设计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到的有形化的内容。以音乐举例,音乐本身是抽象的,但能引发听者共鸣的音乐是有画面感的,在将无形转化为有形的过程中,需要创作者用心去体会并梳理这其中的情绪反应,以及那个因个人感知而产生的抽象“画面”,再将这些意向结合创作者本身的体会、想象力、主观的表达成为具象的画面。而音乐创作者与画面创作者的双重验证下,也会产生音画的共振。而在李帅看来,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拓展设计的边界,创新的可能性和应用范围变得无限宽广。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12)

  同时,品牌要在创新和一致性之间找到平衡,既要保持品牌的核心声音,又要让它能随文化潮流起崛起。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品牌在重塑、升级,一些所谓的国潮十分泛滥,现状仍然是糟糕的。品牌重点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设计来塑造一个更具当代意义的品牌,也就是“现代性中国”设计。这里说的“现代性中国”设计呈现出来的内容一定是带有当下强烈中国特色和美感的表现,它组合出来的一定是新意,绝非土劲。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和快速变化要求品牌设计不仅要敏锐捕捉潮流,还要预见未来趋势,这应该是当下要挑战的。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13)

  李帅觉得在设计中持续「向外看,向内观」非常重要。品牌设计需要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包括消费者偏好、技术进步和文化趋势的演变,将设计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创造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引领趋势的品牌设计内容。

包装设计  内容营销的终极表达(图14)

  而对于设计师,不能将自己锁定在显示器内或者某个行业里, 设计、艺术、音乐、历史、科技、大自然等等,甚至是更深处的自己包装,都应该去尽量多的探索和了解。创作者与创作之间,永远是不可分离的,塑造每个阶段都不同的作品以及更丰富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