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过度包装太浪费

  其实,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如果是自己用,主要还是图实惠,一般不在意包装。在北京一家超市,一位消费者告诉笔者,“如果包装是基于产品保质或其他硬性需求,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包装奢华却毫无实用价值,那我绝对不会买。”

  然而,在“礼尚往来”时,消费者的心理则会发生变化,或多或少希望礼品显得更高档。

  一位茶叶店销售员告诉笔者,老百姓买茶叶包装,如果自己喝,十有八九买散装的。一般要求装礼盒的,都是要送朋友。而真正的“大客户”还是一些企事业单位:“有的单位一次就订购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高档包装茶叶。”

  笔者在市场上调查发现,同样的商品变换包装就身价大增:在一家知名品牌白酒专卖店,同等度数同等窖藏年份的白酒,把玻璃瓶包装换成瓷瓶,再加上一个外包装盒,售价就提升了近500元;在北京朝阳区某甜点专卖店,同款的简装巧克力283.5克售价37.5元,而装到一个心形设计、图案花哨的铁盒里后,98克就卖到了37.2元;在北京王府井一家保健品店,同类的冬虫夏草,零售420元每克,加一个雕工精细的实木方盒,8克装就售价4200元左右……

  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的林先生说,从福建老家运来的茶叶,一进北京就“贴金”,而增加的利润主要靠外包装,“以绿茶御品清香为例,散装630元/斤,简装就要卖到1260/斤,而精装的要2520元/斤”。

  然而,过度包装在给商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增添了巨大负担。有调查显示,城市生活垃圾里有1/3是包装性垃圾,而这些包装性垃圾中一半以上属于豪华包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豪华包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的一半。

  “过度包装、片面追求奢华包装的附加值,无疑会消耗大量资源,加剧环境污染。”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认为,过度包装使得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形成推崇外表、忽视品质的消费心理,反过来又助推商家提供更多华而不实的商品,形成恶性循环,长远看吃亏的还是消费者。更深一层讲,过度包装还会催生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背道而驰。

  2010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并于当年4月1日起实行。该标准限定了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产品包装,如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等。对有些产品,国标则从价值方面对包装进行了限定,比如一些产品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等。

  然而,这一标准的执行效果似乎不甚理想。“据我观察,这两年过度包装的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说,目前我国关于商品包装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在利润的驱使下,生产企业打擦边球的事情时有发生,经销商也存在靠提供额外包装牟利的情况。据了解,在化妆品、红酒、保健品等很多专柜都单独提供包装礼盒,价格20元至50元不等,皮革材质的红酒酒盒甚至飙至每个100元的高价。

  政府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渐完善。上海从今年2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该规定明确以销售环节这一终端为监管抓手,强化了销售者的进货把关义务。对拒不停止销售违反强制性规定商品的,最多将被处以10万元罚款。

  解决过度包装问题,政府部门有责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要制约公款消费,遏制公款送礼之风。贾西津强调,解决过度包装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提倡节俭求实,革新社会风尚。

  贾西津进一步解释,很多人之所以重视“面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受到饥饿文化的影响,很多行为因而具有一种象征性意义,“做给别人看”深入人的潜意识中。“其实,绿色环保完全可以纳入‘面子’一词的内涵中,使其成为一种新风尚。”

  “行业组织也需具有自律意识,主动发挥作用。”贾西津建议,在生产企业自发组成的联盟中,龙头企业作为引领者和倡导者要以身作则,增强社会责任感,注重可持续发展;行业组织需制定本行业在商品包装方面的相关标准,提高全行业的形象和产品质量,远离过度包装。

经济热点:过度包装太浪费(图1)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呼叫中心ENGLISH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